|

第二卷:战端起 第七十四章:二十四节气(1 / 1)

加入书签

更新最快就在脚脖子,jiaobozi.com

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:【登录】,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:【注册】成为本站会员!

这时候,叶凡再狡辩也来不及了,他和副族长一起,被判了今天处斩。

除恶必尽,在缉捕叶凡后,廖峰又授意部下将这半年里收集到的叶氏黑料一股脑上交,开始从上往下细细清查。

墙倒众人推,此举顿时引发了一阵风潮,在竹叶乡和郡城,状告叶氏者数不胜数,通奸、私斗、从楚地购人为奴婢,还有杀牛、聚饮、博戏,每一桩罪名都有据可查。

如此一来,曾经子弟故旧遍及竹叶县的叶氏,一夜之间便倾倒了,除了叶凡的一个侄儿足够机智,在廖峰去竹叶乡缉捕叶凡的当天,就带着着几个人向北面方马郡逃窜外,叶氏全族几无幸免。

为官吏者统统被查,有几人罪重,要随叶凡一起被处死,大多数人则丢了官职,甚至沦为刑徒城旦舂。

这些叶氏子弟大部分也在郡城为官。

毫不夸张的说,郡城的各曹吏员,一夜之间便空出了三分之一!

一切的果,在最初就种下了因,宿怨已了,这已经不是廖峰关心的事了。

而距离郡城不远的地方,一位身上身上脏兮兮,少了一只眼睛的百将正趴在土坡上。

他是追随关仪、高赋多年的老行伍,从军多年的经验告诉他,自己面前两座山之间架着的那一道“长廊”似得东西不一般。

或许平隶郡的郡城已经得到消息了……何老五这样想着。

何老五手下的屯长猫腰过来: “五哥,用不用我派十几个人兄弟过去探探?”

何老五远眺前方,两座山前面地势平坦,现在又是冬季,没有什么花草树木可以做掩护,如果一旦被发现,便是死路一条啊。

最终,何老五还是下定了决心:“派三十个弟兄去探探,凑三十把弓弩给他们。”

众人围了过来,在屯长的一番安排之下,三十名“敢死之士”很快就挑好了。

他们拿着弓弩,身披重甲,这些兵卒不明白,这一路的急行军。

明明很赶,且要短兵轻甲,为何现在又要穿着重甲去探路。

只见一道土坡后面,三十名褐色重甲士卒,举着盾,提着弓弩,从土坡处缓步上前。

他们的目标,是远处那两座山上的箭楼,此时,他们还并不知道那是座箭楼……

……

寒封城,接见完农家众人后,王禳灾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城主府。

结果还没见到李襄,先遇到了他的女儿李瑾南。

李瑾南和李氏拉着王禳灾到李府后院石亭坐了一会。

李瑾南一边让婢女侍茶,一边说道“公子,我在亭舍休息时,曾听到骑牛的牧童在唱歌,田中农夫也相和而歌,一问随行小吏,他们说所唱的是公子让农家所作的《二十四节气歌》……”

王禳灾微微一笑: “我哪里会什么诗词歌赋,都是农家的人写出来的。”

“立春花开,雨水来淋,惊蛰春雷,春分蛙叫”……仿照《齐风》格式,二十四节气及其特点,在王禳灾和农家的合作下被书写成俚歌。王禳灾又令公学弟子将其抄录,教授给小吏,又派小吏去各个城区,走遍即墨各里闾。

事实上这个二十四节气歌农家早就编写了,只是王禳灾推波助澜,帮着宣传了一下。

这年头,农业需要严格根据历法进行,但世上历法有很多类别,什么夏历、殷历、周历、楚历、鲁历、颛顼历。各历多是阴阳合历,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,农夫只能靠口口相传来掐农事的节点。

秦朝用颛顼历,被六国灭了之后,不在适用,而以秦灭来记录时间,只能记载一个大概。

可擅自改动又是违法的。但二十四节气却很好解决了这个难题,所以农夫们对此歌十分欢迎,不过三两天,便传遍了郡城各个城区与周边乡里,又因为是农家所作,在民间的口碑比官府强多了,故百姓信之不疑。

城内各官吏,都觉得此乃善政,对王禳灾赞不绝口。

但有好消息,便有坏消息,农家并没有什么可以快速丰收地办法。

不过农家的许胜表示,农家在平隶郡开垦多年,曾经吞下过不少粮食,许正愿意贡献出来,供全城百姓使用。

王禳灾大喜过望,握住他的手连连道谢,这下后勤补给的问题,短暂时间内不用愁了。

根据计吏统计,这些粮食,供全城百姓和兵卒食用,也能食用四个月呢。

等到开春,粮食就不在成问题了。

……

注释:

我查了一下,二十四节气歌有多种版本,咱们就选用那个最通俗的版本。

然后我也把其他版本罗列出来了。

二十四节气歌,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,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。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,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,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,甚至是文化观念。它将天文、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,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,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廿四节气歌传统版本:
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
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每月两节不变更,最多相差一两天。

上半年来六廿一,下半年是八廿三。

二、五言诗

顺口有意境的二十四节气全歌——歌渔者新编

立春雨水渐,惊蛰虫不眠,

春分近清明,采茶谷雨前;

立夏小满足,芒种大开镰,

夏至才小暑,大暑三伏天;

立秋处暑去,白露南飞雁,

秋分寒露至,霜降红叶染;

立冬小雪飘,大雪兆丰年,

冬至数九日,小寒又大寒。

三、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节歌

立春阳气转,雨水沿河边,惊蛰乌鸦叫,春分地皮干,清明忙种麦,谷雨种大田;

立夏鹅毛住,小满雀来全,芒种开了铲,夏至不拿棉,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;

立秋忙打靛,处暑动刀镰,白露烟上架,秋分不生田,寒露不算冷,霜降变了天;

立冬交十月,小雪地封严,大雪河叉上,冬至不行船,小寒近腊月,大寒整一年。

“大雪河叉上”意为大雪时节气温很低了,河水冻冰已经封住。叉:chá,冰冻住,水不能流的意思。

四、另一个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

立春梅花分外艳,雨水红杏花开鲜;

惊蛰芦林闻雷报,春分蝴蝶舞花间。

清明风筝放断线,谷雨嫩茶翡翠连,

立夏桑果象樱桃,小满养蚕又种田。

芒种育秧放庭前,夏至稻花如白练;

小暑风催早豆熟,大暑池畔赏红莲。

立秋知了催人眠,处暑葵花笑开颜;

白露燕归又来雁,秋分丹桂香满园。

寒露菜苗田间绿,霜降芦花飘满天;

立冬报喜献三瑞,小雪鹅毛片片飞。

大雪寒梅迎风狂,冬至瑞雪兆丰年;

小寒游子思乡归,大寒岁底庆团圆。

五、二十四节气七言诗

地球绕着太阳转,绕完一圈是一年。

一年分成十二月,二十四节紧相连。

按照公历来推算,每月两气不改变。

上半年是六、廿一,下半年逢八、廿三。

这些就是交节日,有差不过一两天。

二十四节有先后,下列口诀记心间:

一月小寒接大寒,二月立春雨水连;

惊蛰春分在三月,清明谷雨四月天;

五月立夏和小满,六月芒种夏至连;

七月小暑和大暑,立秋处暑八月间;

九月白露接秋分,寒露霜降十月全;

立冬小雪十一月,大雪冬至迎新年。

抓紧季节忙生产,种收及时保丰年。

立春:

立,是“开始”之意;春,代表着温暖、生长。立春与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一样,反映着季节的更替,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,开始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。干支纪元,以立春为岁首,立春乃万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义也,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。

雨水:

雨水,标示着降雨开始,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。时至雨水节气,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,这时的北半球,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,气温回升较快,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,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,形成降雨,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。雨水节气,我国北方阴寒未尽,一些地方仍下雪,尚未有春天气息;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,一幅早春的景象。

惊蛰:

惊蛰,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,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,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。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
春分:

春分,又有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、“仲春之月”、“升分”之称。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,各为12小时;二是春分正当春季(立春至立夏)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,南北半球昼夜平分,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。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,这时节天气暖和、雨水充沛、阳光明媚。

清明:

清明,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,这个时节阳光明媚、草木萌动、气清景明、万物皆显,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时至清明,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、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;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,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。

谷雨:

谷雨,是“雨生百谷”的意思,此时降水明显增加,田中的秧苗初插、作物新种,最需要雨水的滋润,正所谓“春雨贵如油”。降雨量充足而及时,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。谷雨与雨水、小满、小雪、大雪等节气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,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

立夏:

立夏,表示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立夏后,日照增加,逐渐升温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。历书:“斗指东南维,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

小满:

小满,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,雨水开始增多,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。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:“小满小满,江河渐满”。在北方地区这时节降雨小或无雨,另有解释小满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,只是小满,还未完全饱满。

芒种;

芒种,是“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”的意思。农历书说:“斗指巳为芒种,此时可种有芒之谷,过此即失效,故名芒种也。”意思是讲,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;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,过此即失效。民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、雨量充沛、空气湿度大,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。农事耕种以“芒种”这节气为界,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。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

夏至:

夏至,是太阳北行的极致,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,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。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,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,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。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,夏至过后,太阳光照仍在增强。

小暑:

小暑,暑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。

大暑:

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大暑相对小暑,更加炎热,是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最炎热的节气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。大暑气候特征:高温酷热,雷暴、台风频繁。这个时节阳光猛烈、高温潮湿多雨,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,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,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。

立秋:

立秋,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。它是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。立秋也意味着降水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;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

处暑:

处暑,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时至处暑,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、太阳辐射减弱,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,气温逐渐下降,暑气渐消。 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,这期间天气虽仍热,但已是呈下降趋势。

白露:

白露,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。由于天气逐渐转凉,白昼有阳光尚热,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,昼夜温差拉大。时至白露,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转守为攻,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,光照强度减弱,地面辐射散热快,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。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,天气渐渐转凉,寒生露凝。

秋分:

秋分,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、“半”的意思,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。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,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;南半球相反。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,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,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。时至秋分,暑热已消,天气转凉,暑凉相分。

寒露:

寒露,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。进入寒露,时有冷空气南下,昼夜温差较大,并且秋燥明显。寒露以后,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,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,雨季结束。

霜降:

霜降,反映的是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变化大、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尚还热,昼夜温差大。就全国平均而言,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由于“霜”是天冷、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,故以“霜降”命名这个表示“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”的时节。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。

立冬:

立冬,是季节类节气,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。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立冬,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,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渐渐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。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。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,气温逐渐下降,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,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。

(本章完)

rz34.com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