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第二卷:战端起 第八十三章:踵军大败(1 / 1)

加入书签

更新最快就在脚脖子,jiaobozi.com

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:【登录】,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:【注册】成为本站会员!

解决完军营的事情后,王禳灾呵斥了郑、康两位率长,并让他们严加整顿,重整士气。

接下来,王禳灾又能享受一个休闲的下午了

趁着难得的悠闲,王禳灾决定带上刘征与王喆一块在寒封城内逛一逛。

刘征与王喆,两人是上次角抵时,王禳灾发现的两位猛士,后被王禳灾看中,直接调入短兵亲卫,归叶继统领。

这两人之前被王禳灾安排去学习兵法与功法,直到今天王禳灾才决定召他们二人回来。

王喆作为乡下人,进一趟城不容易,惊上一次来县城,还是在好多年前,那时候他年纪还小,家里也穷,只是跟着母亲随便走了走,什么都没买就回去了。惊只记得,当时自己很想吃集市上卖的柑橘,母亲却因为囊中缺钱,不给买,惹得他哇哇大哭,一路上都在干嚎……

所以这次王禳灾带着二人,四下好好转了转,三人站在街上看着来往的马匹,猜测它们接下来去往何处;在官寺区遥望那些屋檐上的瑞兽,一个个叫出它们的名,并指出不同屋檐下的官署名称。

“那是城狱,看上去有些肃杀阴森罢?我初次来县城,正是在那与人对质公堂,最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。”

“那是主吏掾的院子,掌管官员进退。”

“那是城尉官署,戒备森严,嗯……就是我现在的办公地方………”

王喆与刘征听得十分过瘾,看着王禳灾自信满满地指点这些高高在上的官署,与认识的吏员们打着招呼,别提多崇拜他了,但又羡慕城尉这丰富多彩的经历和尊贵的身份。

随便一件,都足够在里中向伴当吹嘘很久。

最后,王禳灾还在市肆为他们二人置办了一身新衣裳,穿上以后,佩戴着短剑,惊也摇身一变,成了一个衣着得体的青年壮勇,不再像个乡下小流氓了。

将寒封城逛了一圈下来,王喆不由满眼艳羡:“城尉大人,这县城里真好啊,集市热闹,衣服好看,连那些小女子,也保养得水灵。”

“没见识。”

王禳灾笑骂道:“再热闹,也不过是个小县城,等你以后去了郡城,见识到的东西更多!若是能去庭尧,更能见此生之未见!宫阙楼台,车水马龙,那里应有尽有。”

“郡城还有可能,但庭尧……”

刘征有些怀疑地说道:“庭尧可是国都啊,岂是想去就去的,城尉大人您不是说,您也没去过么?”

王禳灾一笑: “我没去过,是因为我不想去,等有一天,你们可以乘着驷马大车进去”

“驷马大车……”王喆咬了咬舌头,不敢想。

……

耒阳郡,邬山寨,这里已经被彻底围困了,看着底下大大小小的营寨,欢天喜地瞪大了眼睛,耒阳郡郡守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胆子了?

以往躲避他们这些人还来不及,今天居然敢发兵剿匪?

太阳打西边出来了?

山上一名小卒探出头还在继续喊:“别误会,我们也是官府的兵,不是匪!”

“没误会,我们打的就是你们!”山底下一名兵卒喊道。

陶鹏今天意气风发,多少年了,多少年他没在耒阳郡动过兵事。

他穿上了一身战甲,站在大营前,五位率长跟在他身后。

“长史,兵力调集的如何了?”

“回郡守,五千士卒已经聚齐,就等着您发号施令了。”

“好!”陶鹏大手一挥“进攻!”

长史文言连忙劝阻道: “郡守!咱们的士卒多年不战,贸然进攻可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,况且对面是一座千人大寨,倘若负隅顽抗,咱们把部队打光了,也不好向上面交代啊……”

陶鹏低头沉思,长史说的话,也有几分道理,耒阳郡的戍卒们,常年不战,就是抓个猫猫狗狗都费劲。现在让他们攻城拔寨,确实有点强人所难。

“那就先派一队踵军,去试探一下吧!”陶鹏最终下了定论。

“是来两个百将”长史挥手

俩个百人方阵速度组建好,前排军士举起盾,后排则是弓箭与长矛。

“给我上!”长史指着山上喊道

而是按照《尉缭子》里的行军之法,分成大军、踵军、兴军、分卒几个部分。

这支军队里,兴军有两百余人,都是轻装侦察兵,在他人看来,他们的装束与秦人的”骑兵““一模一样:上身着短甲,下身着紧口裤,足蹬长筒马靴,头戴圆形小帽,帽上有带扣结颔下,还背着弓箭,典型的胡服骑射打扮。

兴军要在大军之前二十里活动,分为几个屯,相距三五里,负责探查前路敌情。

踵军则是前锋步卒,有两千人,均轻装上阵,未着甲胄。一旦兴军发现敌情,向后方传递信息,踵军就要迅速上前,配合兴军将其击溃,为大军开辟畅通的道路。

最庞大的大军则位于前锋之后,足足有七千人之多,是将旗所在,还有戍卒携带着辎重粮食,缓缓而行。

大军的两侧,安排了一千“分卒”平行前进,分卒负责占领有利地形,战斗胜利时追击敌人,暂驻待机时保护大军侧翼。

尉缭是这么认为的:“所谓诸将之兵,在四奇之内者胜也。”

意思就是,将领若能娴熟指挥这四部分军队,使它们相互配合,首尾相应,行军作战,焉有不胜之理?

两百人踏着号子缓步向前移动,就快要靠近山门了,那竹制木寨门怕是经不住几百人用盾冲击。

王冲在山上看着,对着印、欢天、喜地说道,“既然他们先动手了,那咱们也就不客气了,乃公正愁没对手呢,这帮跳梁小丑就自己送上门了,这也刚好检验一下你们这几个月的训练成果。

都下去准备吧”王冲挥了挥手。

“是”

大门处,步卒门已经开始走上坡路了,盾也高高举起。

一名屯长纳闷道:“百将,不对啊,敌人怎么还不阻击。”

就算不开门应敌,也应该有弓手在周围阻挠啊,不应该让他们这么轻松就攻入啊。

百将则呵斥道:“嘘,注意周围,小心谨慎,别说话!”

“放!”

忽然,十几只箭矢从正上方奔袭而来,“举盾!”箭都钉在了盾上,未伤到众人分毫。

“继续前进!”百将大喊一声,这一波无效的攻击,大大提升了耒阳兵卒的士气。

就连步子,也迈大了些。

“吱呀”木寨的大门忽然打开,耒阳郡的兵卒们还不明所以,就只听见轰隆轰隆的巨响。

百将定睛一看,几颗巨石顺着坡路正滚下来!

“快退,后撤!”

上山的路只有这狭窄的一条,两侧都是怪石嶙峋,杂草丛生。

偏偏这时候,山上又冒出许多弓手,跳到两侧的耒阳郡兵卒纷纷被射杀。

而不敢跳到两侧的兵卒只能玩命向后撤,只求巨石滚慢些。

还有无畏者,举起盾牌企图抵挡巨石,最后被无情碾压……

两百人的踵军,以失败告终…

注释:

《尉缭子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,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《尉缭子》是伪书,《尉缭子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,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 《尉缭子》并非伪书。

《尉缭子》一书,对于它的作者、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。一说《尉缭子》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,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。一般署名是尉缭子。最早著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书中杂家类著录《尉缭》29篇,兵形势家类著录《尉缭》31篇。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《尉缭子》残简,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,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。

《尉缭子》从人性论的视角考察了人的心理,提出了不少精辟治国思想,如“民非乐死而恶生也”,“委积不多则士不行;赏禄不厚则,民不劝;武士不选则众不强;器用不便则力不壮;刑罚不中则众不畏”,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尉缭子经国治军思想的总纲领。《尉缭子》提出治国应当使人无欲,无欲则没有争夺,没有争斗就没有犯罪和战争,那么天下就太平了,即“反本缘理,出乎一道,则欲心去,争夺止,图图空”。《尉缭子》是战国晚期论述军事、政治的一部著作,共五卷二十四篇,南宋刻行的《武经七书》本最早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杂家收录了《尉缭子》二十九篇。唐朝初年的《群书治要》中节录了《尉缭子》四篇。

1972年,山东临沂的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,也有和《尉缭子》相符的竹简书六篇。从这几篇的情况来看,现在流传版本的文字有很多删节和讹误,篇名常和竹书不合,但基本上没有后人增加的内容。

《尉缭子》反对军事上相信“天官时日、阴阳向背”的迷信观念,强调政治、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,其理论水平很高。后半部《重刑令》以下十二篇,对研究战国时代的军法颇有帮助,所以有人把此书作为兵书来看待研究。

《尉缭子》的思想大体上接近法家,反对孔孟的亲亲原则,主张用严刑峻法治国和治军,某些思想显得非常残暴,全文处处可见“诛杀”这样的词汇,并且大力倡连坐保甲制度。有意思的是尉缭却非常推崇德、仁义,提出“兵者,凶器也。争者,逆德也。事必有本,故王者伐暴乱,本仁义焉”,告诫君主“杂学不为通儒”,言外之意他的理论才是最有用的理论。

rz34.com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